【知识付费】在最近几年都属于比较热门的话题和行业,那什么是知识付费呢?
向受众群体分享你的知识、经验和观点,以视频、音频、文字或者线下宣讲等方式,作为赚钱的载体;在用户完成付费之后,便可以接受相应的服务。所以,所谓“知识付费”,本质上就是把你的“知识”打包成“服务”,最终实现商业变现。
《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运行发展及用户行为分析报告》中显示,自罗振宇等国内头部知识付费者崛起开始,我国知识付费行业用户规模从2015年的约5000万人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3.6亿人,行业市场规模达278.1亿元。
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,知识付费是通过“制造焦虑”和“贩卖焦虑”来获取利润,像健身卡一样收割心理安慰,被保受诟病。
那么在当下,或许是整个线上知识付费行业崛起的一个新机遇:不少知识平台发现,比起贩卖焦虑,灵活用工才是让用户认可平台品牌、让平台走得更远的新出路。
知识平台一般会采用从用户手中收取会员、服务费用,再以分散的方式支付给知识产品分享者的传统模式。但是,在我国现行税法的框架下,这种模式对于主打知识付费的企业、平台而言,往往代表着巨大的运维及税务成本。平台支付报酬时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,无法如传统行业一般进行相关的税前抵扣业务,导致行业利润虚高,影响企业及投资者判断规划。大量平台还是以“共对私”方式完成结算,这种业务逻辑虽然符合逻辑却并不完全符合法律规范。具体落实在公司对公账目上,便容易引发不必要的政策风险。平台在与劳动者结算薪水、分成时,需要代为申报纳税,但基于钱文中的结算逻辑,个税申报情景复杂,容易出现纰漏,甚至可能面临相关法律风险。在现有税法框架下,知识付费从业者往往存在个税缴纳比例较高的情况,这不可避免的导致其实际收入偏低。正因如此,对从业者而言,“合法节税”以提高实际收入便成为一种刚性需求。那么,对企业来说,能否借平台协助从业者达成节税,将直接影响到本企业、平台的业内影响力与公信力。为增强竞争力,知识付费平台往往具有庞大的从业者储备,而以当下的平台提现方式来看,随时随地发起提现要求的“碎片化”结算模式,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重要特征。为了应对这种策略,企业只能大量雇佣财会和技术人员,逐笔核对和结算相关费用,不仅增加用工成本,更对平台现金流提出了巨大挑战。 有问题就会有解决方案,有需求会有供应,在这种情况下,将知识付费与灵活用工进行链接,对于整个行业而言,将会带来全新的改观。分解开来就是将「知识平台+个人」的传统用工模式转变为「知识平台+第三方灵工企业+个人」三方合作的新型灵活用工模式。
知识平台与第三方灵工企业签订服务协议,发布任务;第三方平台与自由职业者签订合作协议,并向自由职业者发放报酬。第三方再通过其持有的多地方的委托代征资质,来帮助自由职业者完成依法纳税和合法节税的义务与实际需求。这里,就可以理解为原有知识平台与从业者为【劳动关系】,现在转由第三方灵工企业对接,使二者形成新的“灵活用工关系”。 1. 降低企业成本。知识平台支付报酬收到相应的6%增值税专用发票,用于平台的增值税抵扣,帮助平台降低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,提升竞争力。2.规避税务风险。第三方灵工平台在个税代缴后,可以从税局开立自由职业者完税证明并加盖税局公章,做到入账有凭证,资金有保证。3.提高个人收入。第三方平台拥有代征代缴资质,可代征自由职业者税费,符合核定税率政策支持,按照核定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,享受优惠政策,提高个人收入。4.减少运维压力。纳税申报一体化处理,批量操作,快捷便利,效率高,节省平台工作人员重复性事务工作。